“阿诗玛”领衔新玩法 咖啡香里品文化

当下,云南石林风景区正迎来一场发展质变。当地依托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避暑游,深挖民族文化、非遗产品等拓展景区多元业态,带动周边村落发展旅居产业……石林,正从传统的“门票经济”模式中突围,阔步迈向兼具“国际范儿、文化范儿、学术范儿、少年范儿”的全域旅游新天地。即日起,人民网云南频道推出系列报道,通过文字与镜头,呈现石林景区文旅转型的生动实践。
夜幕降临,火把倏然点亮,激昂的鼓声中,身着盛装的男女老少手挽着手,踏着欢快的节拍起舞……7月17日至23日,2025年石林火把节举行,十余项活动精彩纷呈,不仅点燃了云南石林风景区(以下简称“石林景区”)的夜晚,更点燃了游客的热情,让大家沉浸其中,感受着火把节的独特魅力。
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,围绕“燃情火把·纵情石林”这一品牌,石林景区将传统祭火、斗牛、摔跤与现代汤锅宴、篝火晚会、音乐节、特色商品展销等元素融合,使游客获得沉浸式文化体验。
这是石林景区以文化赋能“旅游+”创新发展的又一生动实践。近年来,石林景区聚焦业态创新突破与全域旅游实践,双轮驱动发展成效显著。
石林景区经常举行各类文艺展演。人民网 尹馨摄
打造“阿诗玛”核心IP
说到石林的文化底蕴,绕不开“阿诗玛”。1964年上映的电影《阿诗玛》,让石林和这个动人的彝族撒尼人传说名扬四海,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。
“我们围绕国家级非遗项目彝族撒尼语口传叙事长诗《阿诗玛》,打造核心文化IP。”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市场营销处文化演绎组负责人昂贵说,依托春节、“五一”假期、端午节等重要节点,景区系统策划举办了阿诗玛文化旅游节等系列主题活动。民俗队伍巡游、音乐嘉年华、对歌争霸、婚庆情景再现等特色展演,深入挖掘与传播阿诗玛文化精髓。
“石林景区紧紧抓住这一宝贵文化资源,着力打造节庆活动矩阵,深化文旅体验内涵。”石林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副局长许奇介绍,石林景区成功推出大型实景《阿诗玛》电影歌舞片段节选歌舞剧,以及“影视拍摄基地”旅游项目。石林景区独特自然风貌与深厚民族文化资源的吸引力,吸引众多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。游客可打卡影视剧的取景地,走进荧幕中的风景,完成了从“流量曝光”到“线下体验”的闭环。
“不只是火把节。”许奇补充道,阿诗玛文化旅游季、火把节系列活动、苹果文化旅游节、血桃文化旅游节等主题节庆贯穿全年,活动自然融合了石林壮丽的喀斯特景观、朴实的农耕文明与绚丽的民族文化,全方位展现了当地热情好客的风土人情,满足了游客日益多元的体验需求。
石林景区结合民族文化开发各类文创产品。人民网 尹馨摄
非遗技艺“融”出新意
文化的融入随处可见。2016年,石林景区入口处原本闲置的旅游大巴司机休息室,被改造成了石林阿诗玛文化展厅。地方虽不大,但力求“小而精”。“要守住旅游资源这块阵地,文化必须有‘根’。”昂贵道出理念,“游客来石林,不止看风景,更要感受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精湛的手工技艺。”
除此之外,石林县现有100多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大大小小的700多支民间文化表演队伍。每逢节假日,景区都会邀请不同队伍来现场展演。三弦舞、彝族刺绣……非遗集市上,游客可以跟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学习技艺,深度参与制作,亲手创作具有民族特色的纪念品,实现了非遗技艺的活态传承与旅游消费的深度融合。
景区还成立了石林文创中心,孵化以石林石头、撒尼刺绣图案、阿诗玛形象为核心的系列文创,盲盒、雪糕等成为炙手可热的伴手礼。还积极与设计师联名合作,将古老的彝族刺绣元素融入现代服饰、箱包设计。其中,金属冰箱贴年销量就超过10万件,整个文创板块年销售额达400万元。
游客挑选文创纪念品。人民网 尹馨摄
文化场景不断拓展
今年10月,一个以咖啡为主题的休闲旅游综合体——漫咖花园将在石林景区内开业。项目占地2000多平方米,规划了三个功能区。除主体运营区域外,还设置了咖啡科普区,将展示从一年苗到三年苗的咖啡植株;中心区域则集中展示获奖的云南本土咖啡豆和代表性咖啡庄园。园区还专门设置了DIY体验区,游客可以使用烘焙设备,体验咖啡豆从烘焙、调配到研磨冲泡的全过程。
“石林是世界自然遗产,是云南旅游的重要名片和展示窗口。它的潜力,远不止于观光。”雲楷咖啡(云南)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玉香对新项目信心满满。
漫咖花园项目效果图。受访者供图
文化为魂,创新为翼。石林探索的“景区+”模式,正催生出融合发展的新业态。2024年,石林县实现旅游收入近100亿元,同比增长32.83%;文创、旅居等新业态收入占比从2019年12%提升至2024年28%。“借助石林景区巨大的流量,将石林乃至云南丰富的民族文化、咖啡文化等推向世界。”许奇说。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- 评论
- 关注